百度CEO李彦宏在权威期刊发表医学论文
作者:检测购系统 发表时间:2020-06-20 11:42:04 浏览次数:218
-
硕博初稿查重系统 498.00元/篇• 语种:中文/英文 • 适用:杂志社投稿,职称论文• 简介:硕博初稿检测(一般习惯叫做硕博预审版),论文查重检测上千万篇中文文献,超百万篇各类独家文献,超百万港澳台地区学术文献过千...开始检测
-
维普论文查重系统 4.00元/千字• 语种:中文,英文• 适用:杂志社投稿,职称论文• 简介:学位论文查重,维普论文查重入口:高校,杂志社指定系统,可检测期刊发表,大学生,硕博等论文。检测报告支持PDF、网页格式,...开始检测
-
本科高校内部版系统 288.00元/篇• 语种:中文,英文,小语种• 适用:杂志社投稿,职称论文• 简介:比定稿版少大学生联合比对库,其他数据库一致。出结果快,价格相对低廉,不支持验证,适合在修改中期使用,定稿推荐PMLC。—...开始检测
-
万方论文查重系统 4.00元/千字• 语种:中文• 适用:杂志社投稿,职称论文• 简介:毕业论文查重,万方查重系统,涵盖期刊、学位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比肩中国知网的学术数据库。最多支...开始检测
Cell Research 杂志,目前影响因子高达17.848,是国产学术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也是亚洲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期刊,堪称“国刊之光”。其最新影响因子预计将超过20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历史上首个达到20分的国产学术期刊。
近日,该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论文,一个熟悉的名字印入眼帘:Yanhong Li。
再看作者单位:Baidu。李彦宏在该论文中并非简单挂名,而是属于三个通讯作者之一,另外两位通讯作者分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刘芝华教授和詹启敏院士。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基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WGS)数据,鉴定了新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驱动基因,并在具有可用临床数据的更大范围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探索其他预后生物标志物。该工作共研究了50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是目前最大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基因组图谱数据集。
作者贡献中写道:刘芝华、李彦宏、詹启敏监督了整个研究,设计了实验方案,编辑了论文文稿(supervised the study, designed the experiments, and edited the manuscript)。
不同于其他学科,医学研究,相对来说专业性门槛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于通讯作者而言,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否则很难指导数据的分析和整个项目的进行。
那么在这项研究中,李彦宏扮演者怎样的角色呢?既然是监督了整个研究,莫非李先生最近又研修了医学知识?还是说为该项目提供了研究经费?
出乎意料的是,在论文中经费支持的介绍中,作者提到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以及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资助。细细数来,并无百度的资费支持。
更令人疑惑的一点是,在论文的特别致谢部分,作者感谢了李彦宏(百度)对该研究的慷慨支持(A special thanks to Mr. Yanhong Li (Baidu) for his generous support of this project)。
原谅小编才疏学浅,这里的慷慨是指?
为院士作准备?李彦宏在2019年的院士评选中落选,那么这次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专业性极高的学术论文,是为再一次评选院士做准备吗?
2019年,4月30日,李彦宏出现在第一轮院士增选名单,此事引发了广泛争议,一篇题为《旗帜鲜明的反对李彦宏当选院士》的文章刷屏朋友圈,阅读量速达“10万+”。可见大众对他当院士还是相当反对的。
那么在中国,如何才能获得院士提名呢?
《中国工程院章程》明确规定,院士候选人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提名的:
一是由工程院院士直接提名,二是由工程院委托有关学术团体,按规定程序推荐并经过遴选,提名候选人。
在今年院士增选工作开始之前,工程院发布了《关于提名2019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明确规定,每位院士至多可以提名3位候选人,每位候选人只有获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并且,在这3位提名的院士中,至少要有2位是在被提名的候选人要评审的学部,也就是在专业研究领域是相近的。
候选人获得提名的第二种渠道是有关学术团体提名。去年12月26日,工程院发出通知,委托中国科协组织各有关全国学会和省级科协进行候选人的推荐和提名工作。
李彦宏成为候选人,是由中国电子学会推荐到中国科协从而成为候选人的。也就是说在工程院,至少没有3位院士提名李彦宏当候选人。
关键是不论是哪个渠道提名,最后都得由院士投票选举,如果是有3位院士推荐提名,那么评审时肯定会有院士力荐这位候选人;而如果没有院士推荐,只是中国科协推荐,那么就有可能无人为其张目,那么其落选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反观这次的通讯作者列表,詹启敏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么这会不会意味着李彦宏再次冲击院士时胜算会大些呢?
作为互联网公司百度CEO,如果李彦宏发表了IT相关的文章,大家的反应可能没有这么大,而这次大医学相关文章,让人自然想到曾让百度陷入争议的“魏则西事件”、“莆田系医院”等事件。这些事情虽已过去,但是对民众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的。
不过呢,这次的文章是全基因组测序相关的研究,基因测序数据的分析还是依赖算法的,同时,基因组数据的分析也需要诸如百度这样的计算机公司提供分析计算平台。这种跨界的合作也不是没有可能。
无论怎样,就科学本身而言,本研究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是惠及民众的科学研究。
知网查重新闻: https://m.huichachong.com/news/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